茶,那一份传承
发布人:Minefable    发布时间: 2018-05-13 23:05:25    浏览量:125

2018届全国青少年茶作文大赛

文章标题:茶,那一份的传承

上海市格致中学奉贤校区

高一(11)班

范一民

指导教师:邹静娴

写作时间:20170430

似乎很久没有这么安静过了。

淡绿的叶子在茶农的手里翻飞着,随后轻巧地跳入篮子里。风里传来茶叶特有的清香,其中混杂着些泥土的味道。不经意的抬头,才发现漫山遍野的绿色已将我簇拥在中间。

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茶园,我便爱上了它。然而在生活里提及,便听人说起喝茶的种种门道,好茶的价贵,喝茶的讲究……它像我可触不可及的神像,在我心中,茶早已被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。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探求它宏阔背景中的一隅,浅尝辄止。茶,变成了我只敢远观的东西。只是我偶尔还是会想起,那天在茶园中传来的淡淡清香,抚平了我脑内的杂乱,只留下一份宁静。

闲来无事时,看到网络上一篇文章,痛斥了年轻人的生活中只剩下咖啡与牛奶,茶似乎已不留踪迹。但细细想来,却又不对:餐馆上座时上的大麦茶,平日装在杯子里的茉莉花茶,招待客人时的立顿红茶……这些不都是带上茶字的吗?甚至常常被人们神往的“英式下午茶”,他们的茶也不乏是茶包所泡,可又为什么会被人一次又一次地冠以“优雅”之名?

再后来,我明白了。如今人们讲茶,将它从生活中剥离出来,放上神坛。他们追求的不是茶给人带来的那一份韵,那一份静;他们想要的不是了解真正的茶文化,而是他人看来的优雅,从喝茶的形式中获得的优越感。

诚然,茶从古至今都象征着一份古典的优雅,然而茶文化却也是真真地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朴实生活中的。喝茶并不代表着品味的高低,也并不一定要悟道。古时人们茶馆听书,几钱铜子便能买到一碗茶,颇有些我们如今看电影要买爆米花的意味。喝茶只不过是人人会做的一项家常事,有的人从茶中悟道,更多人从茶中解渴。人们爱茶,不是因为它象征着高贵,而是其中蕴藏着的淡淡茶香。呷一口茶,淡淡的苦,不腻味,咽下去,牙的缝隙里还余留着一份茶的滋味。

这才是茶原本的样子。

一项文化应该融入生活的,当我们将它剥离,追求其形式,放上神坛,茶文化渐渐地便消失了。当你美美地喝着茶,感受其香味时,却有人指责你的茶叶不够好,温度不够格,你当然会反感,于是茶被我们越推越远。追求其形式确实是在还原其原有的底蕴,然而不要忘记,无论是怎样的茶,都是茶文化的一部分,在不断地传承,有雅便也有俗。真正要传播茶文化,最需要改变的,是我们对茶的刻板印象。现代社会,其实茶并没有被人所抛弃,茶馆仍然广泛地存在着,茶也是随处便能买得的商品。只是时代在进步,茶的形式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,就如宋代的茶也抛弃了许多唐代繁杂的招式。门房间喝茶的大爷,借茶醒神的学生,会客时泡上的绿茶,或是追求精致生活的人泡上的龙井,这些都是茶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。

 古人对茶多有赞扬,它象征着一种清高。但不要忘了,茶归根究底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。陆羽曾道:“不羡黄金垒,不羡白玉杯,不羡朝人省,不羡暮人台,千羡万羡西江水,曾向竟陵城下来。”足以表明茶在人们生活中受到的欢迎。茶背后确实有它的一份长远历史,深厚文化,有那一份自身带有而不能丢弃的高贵。这种自身的气质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去学习、体会。但对于广大民众来说,这样一份文化的传承,至今无论形式如何,唯一重要的,是茶给人带来的那份满足与安宁。我终于又能拿起茶杯,享受那份茶叶曾带给我过的安静。

×
确定
讨论
问答
笔记
学习笔记
即时讨论
取消
提交
请选择笔记类型
全课笔记
定时笔记4:40
已有笔记
更多操作请访问笔记区
更多操作请访问笔记区
更多操作请访问笔记区
取消
提交
更多操作请访问讨论区
编号单元名称主视频时长完成度成绩备注
1注意事项90%